如果说考证不是为了结果,而是为了学点有用的知识,这个想法在今天的社会里是被嘲笑的,不过,在于Fred交流的时候,才发现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大学前就清楚自己要学财经,然后顺利考入上海财经大学。他的专业涉及到的会计知识不是很多,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,他感受到每个行业也离不开会计知识的应用。
大学不忙,但自己要忙
跟中国所有的大学生一样,Fred的大学生活也比较轻松,尤其是大一的时候,课程不多,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利用。当别人想着去玩去享受的时候,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学点什么。Fred说:“很多同学都会想学点什么,结果想学的很多,根本没人执行,这是我要避开的陷阱。”
什么是有用的,能帮助自己成长的知识是Fred一直在思考的问题,作为一个跟经济相关的专业学生,会计的知识更实用,加上自己还蛮喜欢会计的工作,但是又不喜欢那些简单重复的报表制作,短期还好,长期这么做,他很怕自己坚持不下来,所以CMA成了**的选择,既要有财务的基础知识,又能拔高能力。
CMA是那些想要学习会计,又能体现能力的工作通行证
管理会计是最近两年国际上发展势头很好的工作,中国也在大力宣传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,甚至上了“十三五”规划。CMA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,被誉为美国财会领域的三大黄金证书之一,帮助持证人在企业战略决策中担任重要角色。最早并不很清楚CMA是一张什么样的证书,巧合的是,高顿财经在上海财大举行CMA座谈会,Fred觉得有用,就去听了这场讲座,然后觉得CMA的知识体系的发展途径符合他的预期,属于既有会计基础知识,又有决策分析。讲座后,高顿的老师联系了Fred,邀请他来高顿公司参观,并进一步了解CMA项目,然后才有了后面Fred同学考取CMA的事情。
这张含金量很高的证书,其实没那么难
含金量高的证书一般都比较难考,Fred却认为CMA考试并不是那么“难以征服”。或许是出于他自己本身就对会计感兴趣,专业背景又有经济学,所有很有自信,不过,他认为只要刻苦、认真,考一张证书并不难,何况他的初衷还不是为了证书,而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知识结构。
“CMA考试本身不是特别难,考察的是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一些简单的理论的应用,除了认真对待,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。”Fred这么说,而且也是这么做的。CMA考试分两个阶段,一般都是先过P1,然后再考P2。Fred因为刚上大学,会计的基础知识不够,于是先考过了相对而言用到会计知识更少一些的P2,目前正在备考P1。这种灵活的考试策略也为他争取了机会。
不一样的备考经历
在他看来,P2考察的主要是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方法,P1则侧重于成本会计,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。他认为P2对大部分的大学生而言,尤其是有着会计相关知识的同学,通过考试是十分容易的,并已经通过了该门考试。很多想要考取CMA,但是零基础的同学都来请教他,他表示“多看书”很有必要。零基础的考生一定要理解会计领域的一些概念问题,其次要理解会计科目或者公式的逻辑关系,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公式,这个公式可以提供哪些参考,这些对于考试很有用。
再者,CMA考试是英文考试,使用英文教材,有些知识也许你很清楚,但是读不懂题目就尴尬,认真学英语,认真读教材,**看个两三遍,考试的时候把握住题眼。
Fred备考的时候看了多遍教材,把教材上面的练习题也都做过了,甚至还自己整理了一本备考笔记和错题集,对于提高答题正确率很有效果。如果时间比较紧张,不能这么投入辛苦的话,就要学会一些技巧,例如放弃难题,把基础的部分都做对。
Fred之所以能够认真投入复习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,他参加了高顿CMA课程以后,很多繁琐的事情都由高顿的老师代劳,例如约考、报考、填写资料什么的,这极大的帮助他节省了时间。
目前Fred还在读大二,尽管拿到CMA还需要两年工作经验,但这个在大学毕业后很容易就能获得。而且他觉得拿到证书的时间早晚不是问题,主要是不想浪费大学这么好的时间,多学点东西,以后就业也会有帮助,简历也会好看很多。未来,他还会学更多会计方面的知识,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。
▎本文作者M先生,来源高顿网校。原创文章,欢迎分享,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网校。